医院数字区 - 内科 - 消化内科 - 慢性肠炎 - 概况
中医对慢性肠炎的认识
祖国医学无慢性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病的临床特点,属中医学的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范畴。其发病原因可见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和肝气乘脾、瘀阻肠络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其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胃肝肾之气失司为本,胃肠功能失调为辅,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阴阳不和等病理变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走于大肠泄泻为其临床特点。下面,我们就看一下中医对慢性肠炎的认识。
(1)脾胃虚弱 久病不愈或寒湿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虚弱。脾为中土,喜燥恶湿,主运主升。胃乃腑脏,喜润恶燥、主受纳主降。两者相辅相成,一纳一运,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吸收转运水谷功能。今脾胃虚弱,清浊不分,升降失和,致气机逆乱,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肠腑混浊而下,遂成本病。 肾为先天之本,又为命门之火脏,主一身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气血、脏腑的功能。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致脾肾阳虚,阴寒积盛,胃关不固,中气下陷,运化失司,久泻不止,疼痛缠绵,致发本病。 关于脾胃的信息中医认为,营养性贫血的关键在于脾胃,但是不一定为脾胃虚弱,在营养性贫血早期大多为中焦积滞,救兵可致虚。3岁多的梅梅患营养性贫血后,经健脾益胃,补气养血,调中止泻法治疗后很快痊愈。 慢性肠炎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由细菌病毒等原因引起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痛,腹泻,有时还会有便血的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而其中有一种是属脾胃虚弱型的慢性肠炎,是比较常见的。这种肠炎患者胃口一般较差,而且饭后,尤其是吃了油腻食物后会明显不适,还容易导致拉肚子,对于这类慢性肠炎要怎么治疗好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