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数字区 - 内科 - 血液科 - 血小板减少 - 诊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
理论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正确诊断有赖于血小板寿命的缩短及自身免疫现象的存在,然而这些指标的直接检查难度较大,不易推广。故目前临床上,仍以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凝血酶原消耗时间缩短,外加骨髓巨核细胞的改变等作为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一般不应轻易诊断为“原发性”,要仔细寻找可能的原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炎及药物作用等。
目前临床应用的诊断标准是1986年中华血液病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上制定的诊断标准,具体有以下6点: 2.全身皮肤、黏膜突然出现瘀点、瘀斑或其他出血症状。 3.脾脏不大或仅轻度增大。 4.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减少。急性型<20×109/L,慢性型介于(20~40)×109/L之间。 5.骨髓涂片和切片示巨核细胞增多,也可正常,伴成熟障碍。 6.以下5点具备任何一项者:①泼尼松治疗有效。②切脾治疗有效。③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多。④血小板相关C3增多。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关于血小板的信息目前血小板减少是医学领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血液疾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发病,由于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异,在医学理论上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症状表现也不相同,那血小板减少症状表现有哪些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血小板减少患者在长期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在饮食上也得更加注意,多食以活血化瘀﹑补脾滋肾﹑清热的养生食物。 擅长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中医院,首先要了解血小板减少症作为一类较常见的血液类疾病,很多患者采用中医治疗。那么,中医能有效治疗血小板减少吗?血液病医学专家明确表示:血小板减少症吃中药只能缓解病情,是不能有效治疗的,及时接受科学正规的治疗才是关键。 血小板减少的后果是出血的危险性增加。一般而言,在血小板功能正常情况下,出血的危险性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数>100xl09/L时,一般无出血的危险,甚至外科手术时也无出血的危险,血小板数<5xl09/L时就具有明显的自发性严重出血的危险。 血液是保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血小板减少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对患者的身心造成非常大的伤害,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服用西药时,会引发各种的病发症,因此医学界把目光看向了我国的传统中医,在不断的临床试验中,发现了中医疗法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所引起的病症,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 血小板是血液的一种成分,是一种体积非常细小的细胞。血小板是由骨髓制造,释放入血液而发挥作用。在健康人体内,每一微升血液中就存在着150~400万个血小板。血小板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凝血。当血管破裂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大量聚集在血管破损的地方,进行修补。血小板会堆积成网状,吸引凝血因子粘附,共同凝集血液形成凝血块,防止创口继续出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进展迅速,可在数日内恶化死亡,血浆置换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可去除循环中有害物质,补充体内缺乏物质,抑制血浆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因子,增强血浆抗氧化能力,有条件时应及早进行。 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