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数字区 - 外科 - 心血管外科 - 先天性心脏病 - 孕产

怀孕后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有什么好办法

怀孕后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怎么办?因为以后的路,谁也无法预测。怀孕是要有风险性的。具体的患者要咨询下医生,因为怀孕期间母体的心脏负担是比较大,看看医生会有什么建议,那么怀孕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怎么办?

其实,孕妇患有心脏病不论是在妊娠期、分娩期还是在产褥期,由于心血管系统负责很重,可导致心脏病恶化,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妊娠期由于子宫变大,胎儿的发育及母体的新陈代谢产生变化,血容量逐渐增加,7-8个月时达到最高峰,心输出量也相应增加,血液稀释,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运氧能力减弱,以致心率增快,心脏位置向上向左移动,右心室压力增加,大血管屈曲。临产时用务屏气使肺内压力升高,肺循环阻力增加。产后由于腹压骤降及子宫收缩,静脉血回流量可能突然增加,产后几天由于组织内潴留的多余水分进入血循环,使血容量再度增加。所有这些因素,均会增加心脏负担,对此正常孕产妇可以承受,但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妊娠32周-40周、产前和产后1-3天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一、加强产前检查,从妊娠早期就应开始,检查次数和间隔时间由医生决定。如有病情加重,应随时就诊,必要时应住院治疗。

二、孕后要定期检查有资料提示,未经产前检查的心脏病孕妇比作过产前检查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要高出数倍甚至10倍。具体的检查时间为:怀孕的前5个月每两周查一次,后5个月要每周查一次。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功能较差者,应在预产期前提前住院,以便仔细观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注意休息。在怀孕3~4个月,可以做些轻微的工作和家务活。若发生气急、心慌、胸闷等症状时,应立即休息,停止干活。在怀孕的中晚期,就更应该注意休息了。但是,可以散散步,扫扫地……总之,只要不出现疲乏、气急、心悸等症状就可以了。

五、注意营养由于胎儿的发育在妊娠20周后最迅速,所以更应注意营养摄入,每日摄入主食0.5公斤(粗细粮搭配吃),每天吃新鲜蔬菜0.5公斤,饭后吃一只新鲜水果,每日增加优质蛋白质15克左右(如额外补给煮熟鸡蛋2~3个,或牛奶250克加豆腐100克)。

关于增加的信息

预防急性2型糖尿病可增加寿命,其实大家都是知道懂得的,可是要把这些都在现实生活中做到,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得到,俗话说的好“说的容易做着难”说的就是这个理,但是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着想,我们还是应该从实际出发,预防急性2型糖尿病来增加寿命,那到底在生活中怎么预防呢?
血小板破坏增加是导致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根据机制的不同又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种。
很多家里有老人的都知道,脑出血这个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尤其是到了秋冬季节这个病更是高发,因为这个病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大家都要提高警惕,专家指出预防急性脑出血可增加寿命,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要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妊娠合并肺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内科合并症,虽然比较少见,但危害却很严重,是孕妇非产科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非产科死亡原因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副教授苏珊·埃弗森·罗斯询问了412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其中包括是否感觉到有压力、焦虑、愤怒、感情脆弱和对生活的满意度等,结果发现,随着消极情绪的提升,老年人患上中风的风险会随之增加。
睡眠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就健康来说,睡眠与饮食同样重要。大多数人每晚的睡眠应在7-8小时。
吸烟可明显增加脑梗塞的发病率,其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5倍。如果吸烟者同时也是高血压患者,那么其脑梗塞的患病率将是无高血压不吸烟者的20倍。
吸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全世界每年有250万人的死亡与吸烟有直接关系,众所周知,吸烟对肺有直接的影响,可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长期主动或被动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人群高10倍以上。事实上吸烟对膀胱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有试验研究表明吸烟与膀胱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关系,吸烟人群膀胱癌的发病率为不吸烟者的2倍,且发病率与每日的烟卷消耗量有关。
脂肪肝按人体自身素质、饮食习惯不同和导致脂肪肝的发病原理不同,一般可分为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营养缺乏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妊娠性脂肪肝和不明原因的隐源性脂肪肝等。不同种类的脂肪肝治疗难度也不同。
据国际卫生与保健组织1999年年会“通讯与健康”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68%的脑癌患者都有经常使用移动电话的历史。这充分说明,经常使用移动电话将会极大地增加一个人患脑癌的可能性。目前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手机对我们的危害。
甲肝由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接触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以及和甲肝病人共用餐具后,都会感染甲肝。免疫力高的人即使接触甲肝病毒,也未必发病。而一些人会因为铅中毒而使免疫系统受损,因此身体更易受甲肝病毒的侵害。

医院数字区
欢迎搜索"医院数字区"

  • 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
  • 全国专科医院综合排行榜
  • 全国专科医院声誉排行榜
  • 东北十大专科医院声誉排名
  • 东北医院综合实力前十排名
  • 华北十大专科医院声誉排名
  • 华北医院综合实力前十排名
  • 华东十大专科医院声誉排名
  • 华东医院综合实力前十排名
  • 华南十大专科医院声誉排名
  • 华南医院综合实力前十排名
  • 华中十大专科医院声誉排名
  • 华中医院综合实力前十排名
  • 西北十大专科医院声誉排名
  • 西北医院综合实力前十排名
  • 西南十大专科医院声誉排名
  • 西南医院综合实力前十排名
  • 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
  • 中国100强科研学术医院
  • 病理科医院排名
  • 传染感染医院排名
  • 耳鼻喉科医院排名
  • 放射科医院排名
  • 呼吸科医院排名
  • 风湿病医院排名
  • 妇产科医院排名
  • 骨科医院排名
  • 精神医学医院排名
  • 口腔科医院排名
  • 麻醉科医院排名
  • 泌尿外科医院排名
  • 内分泌科医院排名
  • 皮肤科医院排名
  • 普通外科医院排名
  • 神经内科医院排名
  • 肾脏病医院排名
  • 神经外科医院排名
  • 消化病医院排名
  • 小儿内科医院排名
  • 小儿外科医院排名
  • 心血管病医院排名
  • 心外科医院排名
  • 胸外科医院排名
  • 血液学医院排名
  • 眼科医院排名
  • 整形外科医院排名
  • 肿瘤学医院排名
  • 老年医学医院排名
  • 康复医学医院排名
  • 检验医学医院排名
  • 烧伤科医院排名
  • 核医学医院排名
  • 超声医学医院排名
  • 急诊医学医院排名
  • 重症医学医院排名
  • 临床药学医院排名
  • 生殖医学医院排名
  • 变态反应医院排名
  • 健康管理医院排名
  • 结核病医院排名
  • 全科医学医院排名
  • 中国医院排名

    三甲医院一览表